前言
1990年,正值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百岁寿宴,可就在宾客尽欢的时候,两人的儿子李幼邻居然在记者面前哭诉:
“母亲虽活百岁,但却守了70多年的活寡,可悲可叹!”
实际上,李秀文虽是李宗仁原配,但是李宗仁后来又娶了两位夫人。
以至于李幼邻一生都在为母亲鸣不平,那么围绕着几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?
一 、李秀文:原配夫人,亏欠甚多
李宗仁的第一位夫人李秀文与他同岁,都出生于1891年,两人家住的近,又素有渊源,因此能走到一起也算在情理之中。
新婚伊始,李宗仁和李秀文的夫妻感情相当和睦,不仅出双入对,而且李宗仁还手把手的教李秀文读书识字。
展开剩余93%后来,李宗仁外出求学,李秀文则是留在家中照顾公婆,她性格温和、勤劳贤惠,是李家人人敬爱的“九嫂”。
随军出行时,李秀文也将李宗仁照顾得井井有条。
那段岁月虽然动荡,但却是夫妻俩情谊最深厚的时候,俩人还有了个孩子,叫做“李幼邻”,十分得李宗仁宠爱。
然而,时事变迁总是出人意料,1921年由于战争爆发,夫妻俩不得不暂时分别;
可李秀文在家中苦等三年,却没能等到丈夫,反而等到了丈夫再娶的消息。那一刻,对李秀文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,只不过李宗仁信中口吻平淡,仿佛再娶不过0yvh.cn是平常之事。李秀文无可奈何,尽管心中啼血,也只能回信道一句“也好”。好在公婆知道李秀文平日辛苦,也怜惜于她,于是便叮嘱她道:“你带着幼邻去找他吧,不用担心我们,我们是支持你的!”
李秀文一路风尘仆仆,终于带着孩子赶到桂平,可一到那儿就看到丈夫带着“二夫人”在门口等候。
二夫人言笑晏晏、相貌秀丽,更重要的是年龄足足比李秀文小15岁,以至于刘秀文一看到她就眼角酸楚,自惭形秽。
年幼的李幼邻看到这一幕,也为母亲感到难过,而更让他感到愤怒的,是接下来这位“二夫人”对他母亲的“排挤”。
1926年,李宗仁与蒋介石决议结拜,交换庚帖,庚帖上不仅要有两人的名字,同样也要有两人正妻的名字。
原本李宗仁应该写李秀文,但是受二夫人影响,他最终写了二夫人的名字,这让李秀文遭到了不少非议,平添委屈。
1942年发生的“灵堂争名”事件,性质更为恶劣。
当时李宗仁的母亲去世,李宗仁带着两位夫人回去祭拜。
按照当时礼数,李秀文可以和李宗仁并排,二夫人则是要跪在李夫人身后。可是二夫人并不服气,当众哭闹,以至于李宗仁最后不得不把她也安排在身边。就这二夫人还zhuji.0yvh.cn不满意,最后硬生生跑到了“男队”,自觉比李秀文高一头,这才肯罢休。可以说,在这两件事情之后,李秀文虽然名义上仍旧是李宗仁的正妻,但早已没有正妻威严,在李宗仁心中的地位也比二夫人要低得多。
母亲的这桩委屈,李幼邻看在眼里,记在心头,一直记了几十年!
二 、郭德洁:争强好胜,未得善终
上面所提到的二夫人,原名郭儒仙,出身其实也很一般,父亲是当地的泥瓦匠。
只不过她自己争气,不顾他人非议,坚持求学,最终考进了桂平女子学校,也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恰好1922年,李宗仁带队驻防北平,某次去桂平女子学校演讲,与郭儒仙相识。
两人对对方都颇为欣赏,相处一段时间后,逐渐萌生了情意。
只不过,俩人当时的情况,其实不大适合在一起。
李宗仁就不说了,刚刚与原配李秀文分别一年,而郭儒仙,当时其实也与当地一户杨姓人家订亲。
不过这并未成为两人走到一起的阻碍,李宗仁拿出300大洋,替郭儒仙退了亲,然后又大操大办了一场婚礼,将她娶为平妻,为其改名为郭德洁。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,这一做法似guiyang.0yvh.cn乎并无太大问题,毕竟各大军阀皆是三妻四妾,当时也流行娶姨太太。不过,李宗仁“先斩后奏”,另娶新妻之后才一封书信通知原配,到底显得有些薄情。
而这也成为了一根刺,始终扎在李秀文和郭德洁的心间。
此后几十年,郭德洁一直在和李秀文争“大”,俨然成为了一种执念,而从事实结果上来看,毫无疑问是郭德洁赢了。
她不仅成功将李秀文从李宗仁身边挤走,还在1949年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时,成为了国民党代总统夫人。
就连1949年李宗仁远赴美国时,也只带走了郭德洁。
此间种种,让李秀文心中愈发郁闷,哪怕后来她和儿子李幼邻同样前往美国,住的地方距离李宗仁的居所只有20分钟的路程。
可毕竟李宗仁还是和郭德洁住在一起的,反倒是李秀文像个养在外面的妾室,李宗仁只有闲暇时分会抽空过去看看。
再往后,郭德洁被诊出患有乳腺癌,她担心会破坏形体,没有及时接受治疗,以至于短短几个月后就病发去世了。可即便如此,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,还是跟随李longchuan.0yvh.cn宗仁一同回国了,也就是说在又一次的选择中,李宗仁抛下了李秀文和李幼邻母子。从上述事件中不难看出,李宗仁对待郭德洁,或许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不错的丈夫。可对于苦苦等待的李秀文来说,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负心汉了。
至于李幼邻,他常年跟随在母亲身边,亲眼见证了母亲承受的痛苦,因此对父亲亦有几分埋怨。
甚至公然对抗过父亲,表达自己的不满,这也为他后来在李秀文百年寿诞上为母亲“鸣冤”埋下了伏笔。
三 、胡友松:老夫少妻,晚景凄凉
上面也提到,李宗仁归国后不久,郭德洁就去世了,此后李宗仁并没有将李秀文接回来,反倒是又娶了一位“三夫人”,胡友松。
李宗仁和胡友松也度过了一段甜蜜的岁月,不过比较短暂,毕竟李宗仁1965年才归国,1969年初就因病去世了。
在李宗仁去世后,胡友松过得也不算太好。
毕竟李宗仁在去世前就已经留下遗嘱,要把文物都捐给国家;
就连周总理安排发放的20万元生活费,也只花费了几万元,剩下的十几万按照遗嘱退了回去。
至于胡友松,有一个固定的住处,每年能从政府领500元。
这个待遇其实也不差了,毕竟李秀文作为原配夫人、统战的一面旗帜,归国后每年也仅有1800元的生活费,还要养侄子侄媳等一大堆随从的亲戚。不过李秀文有一点比zhangjiagang.0yvh.cn胡友送好得多,那就是大家都比较认可她“李宗仁原配”的身份。无论是李家人,还是昔日桂系的军阀家属都是如此。所以,相对于胡友松来说,李秀文晚年明显过得更为体面。
至于胡友松,和李宗仁没有后代,没有领养孩子,后来转而去修习佛法了,1995年的时候正式皈依了北京广济寺的佛门。
2008年,胡友松腹痛难忍,去医院检查才发现,患了和李宗仁当初一样的直肠癌。
她自感时日无多,前往山东德州金山寺小住,最终在僧友们的祷告声中圆寂。
相对于这两位来说,李秀文反而是过得比较好的。
首先,她相当长寿,一直活到了1992年才去世,享年102岁,反倒是年纪比较小的郭德洁和胡友松,都是60多岁就去世了。
其次,她晚年过得也比较轻松,家中翁姑比较认同,子侄和子侄媳妇都留在身边照顾不说,国家对她也非常优待。
她生命最后4年重病,一直都住在高干病房里。
最后,她有儿子在身边体贴照顾,虽然只有一个李幼邻,但是很出息,学业和工作都有成,也很懂事,一直留在母亲身边。
反观郭德洁和胡友松,一个只有养子,另一个连养子都没有。
最关键的是郭德洁的养子李志圣,被收养的时间比较晚,也没起到什么赡养的作用,郭德洁被诊断出乳腺癌的时候,李志圣还在读书呢。也有人说,这也是郭德洁jiayi.0yvh.cn放弃治疗的一个原因,毕竟身边根本没有人照顾。再加上李家翁姑不太认可她,后期又难以承担如此大的开销。最终,郭德洁只能选择放弃治疗。
不过,不管郭德洁和胡友松过得如何,她们夺走了原本属于李秀文的陪伴与幸福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在感情这一块,李秀文始终心头郁郁,这也就难怪李幼邻一定要为母亲发声了!
四 、总结:家事难断,唏嘘可鉴
1973年,李秀文就归国定居了,重返家乡,她也感受到了很多温暖。
1990年5月18日,她在老家摆上了百岁寿宴,当时很多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。
李幼邻更是特意买了三个双层大蛋糕,想让母亲高兴。
可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,李幼邻却落泪了,言语中不乏对父亲的埋怨:
“我的母亲已经一百岁了,可是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却很短,她这是守了七十多年的活寡啊……”
话虽如此,可他对父亲,对郭德洁和胡友松又不仅仅是怨愤。
因为他能理解那个时代的特殊性,却又无法释怀母亲曾受的委屈,这或许才是他痛苦的根源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他一边埋怨父亲,另一边却又在帮助父亲,甚至对郭德洁和她的养子李志圣都多有照顾。1949年,李宗仁带着郭德洁前往美国的时候,由于出行仓促,根本没带多少钱。哪怕加上哥www.0yvh.cn伦比亚大学赞助的30万美元稿费,以及大陆打出了12万美元“文物款项”,依旧不够用。一方面,这是因为李宗仁家大业大,但是有不少亲戚和下属投奔过去打秋风。
另一方面,这也跟李宗仁花钱大手大脚有关,他就是“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脾性。
晚年李宗仁穷困潦倒到了什么地步呢?
住在花园房里,却请不起佣人,请友人来家里打牌,但中午只能请对方吃三明治,晚上更是请不起晚餐。
就这,还是郭德洁精打细算的结果,若不是后来李幼邻发展得不错,支援了父亲不少,很难说李宗仁回国时能不能凑足路费。
另外,李宗仁和郭德洁归国的时候,李志圣还在上学,郭德洁没办法,只能托李幼邻照顾好“弟弟”。
实际上,李秀文和李幼邻后来的确把李志圣接回家住了一段时间,对他多有照顾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李秀文和李幼邻还是蛮大度的。
俗话说得好,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李幼邻对家人的这份复杂情感,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一方面他亲近母亲,为母亲抱不平,另一方面他又无法真正做到怨恨父亲等人,与他们彻底割离。
这种内心来回“拉扯”的煎熬,或许就是李幼邻痛苦的根源,而在那个家里,谁又不痛苦呢?
李秀文的痛苦是“爱而不得”,郭德洁的痛苦是“名不正,言不顺”,胡友松的痛苦是晚年一人孤寂。
至于李宗仁,妻子和儿子埋怨就足以让他痛苦了。
归根到底,这是封建遗毒带来的危害,所谓的“二夫人”、“姨太太”,根本就不应该存在——
如果李宗仁在和郭德洁成婚前,就跟李秀文离婚,一切痛苦都会被斩断。
那种封建腐朽的制度,不仅是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,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,要坚决予以铲除和抵制,绝不能开历史的倒车,让过去的悲剧重演。
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如此,要懂得约束自己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,不要被那些落后腐朽的思想荼毒,争当新时代进步青年。
发布于:四川省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